測量空氣成分的方法?
初三化學書上有的...拿兩個針筒測氧氣含量的實驗,模仿拉瓦錫的
以下是網(wǎng)上資料:
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
介紹實驗裝置及原理,演示[實驗1—1],按以下三步演示:
1.實驗前,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(nèi),觀察到木條燃燒的明亮程度與在罩外空氣中一樣。證明罩內(nèi)氣體為空氣——空氣的檢驗方法。以水面為基準,將鐘罩水面以上容積分為5等份。
2.引導學生依據(jù)觀察紅磷燃燒現(xiàn)象的方法觀察、描述燃燒現(xiàn)象,并觀察水面上升的情況,引導學生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,上升的水的體積約占罩內(nèi)體積1/5的原因,從而得出結(jié)論: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/5。
3.實驗結(jié)束后,迅速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罩內(nèi),觀察到木條熄滅——氮氣的檢驗方法。從而得出結(jié)論: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4/5。
成分
氮氣
氧氣
稀有氣體
二氧化碳
其他氣體及雜質(zhì)
%
78%
21%
0.94%
0.03%
0.03%
1.(1)裝置氣密性不好,(2)紅磷的量不足,(3).氣體為冷卻就觀察現(xiàn)象
2.第3種最好。因為第一種在伸入P的過程中,氣體有可能受熱逸出,產(chǎn)生誤差;還要可能氣密性不嚴。第二種有可能氣密性不嚴。第三種因為直接放入水中,如果氣密性不嚴可以看見有水侵入,可以馬上改進實驗
為什么不能用燃著的木條檢驗空氣和呼出氣體?
因為空氣中含有多種氣體,而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起滅火作用,所以不能用燃著的木條
因為如果熄滅的話并不能說明氣體吃成分就是二氧化碳,因為不可燃的氣體不光是二氧化碳,還有氮氣、氦氣等,另外不能繼續(xù)燃燒也可能是缺乏助燃劑——氧氣
產(chǎn)生井火的氣體主要成分?
井火??的氣體主要成分就是甲烷。
看來這井中所冒出的可然氣體只有一種可能性,那就是地下很可能埋藏著一個能夠產(chǎn)生氣體的堆積層。里面的腐腐質(zhì)長期產(chǎn)生沼氣(甲烷),遇火??就會點燃。第一個特點是深度都差不多大概都在地下六七米,第二個特點就是大部分的水井的水都帶著一股鐵腥味,同時夾雜著淤泥的臭味。
礦井空氣中往往增加有毒有害氣體,它們主要是一氧化碳、二氧化氮、硫化氫、氨和氮氣、二氧化碳、沼氣(瓦斯)、氫氣等有毒、有害氣體,
1、一氧化碳: 這種氣體主要產(chǎn)生在礦井發(fā)生火災及瓦斯、煤塵爆炸過程中。它無色、無味、無臭,比一般空氣輕,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,是一種毒性很大的氣體。
2、二氧化氮:這種氣體主要來源于井下放炮工作。純的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,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經(jīng)被風流沖淡了,所以一般為灰白色,它有強烈的刺激味,比一般空氣重,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,它是一種劇毒氣體,
“火井沉熒于幽泉,高焰飛煽于天垂。”
這是西晉初年文人左思作的《蜀都賦》中的詩句。這首詩是對當時人民煮鹽作坊的描寫。煮鹽用的燃料是來自一種“火井”,這種井將火種埋藏在深深的水井中,它冒出的氣體一經(jīng)點著,就會燃燒。燃燒起來的火焰直沖云天。 “火井”里埋藏的原來是天然氣。天然氣常常和石油共生在一起,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、乙烷、丙烷和丁烷,其中甲烷占的比例最大,常常占到80%以上,有時甚至高達95%。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氣作燃料的國家。早在公元前200年,我國的四川臨邛縣(即今四川邛峽縣)就利用天然氣來煮鹽。上面那首詩描述的就是用天然氣井煮鹽的情況。據(jù)古書中介紹,這種天然氣井深達200米。而英國有記載的使用天然氣的時間是1668年,這比我國要晚13個世紀多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唐山優(yōu)異科技,本文標題:《氣體成分檢測方法_氣體成分檢測方法有哪些》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